好醫師
18:31
星期三, 8月 16, 2006
這兩天辦活動,是教師研習營。
來參加的都是以後會帶新手醫師學習的老師們。
我分配的工作是司儀,引導議程進行,介紹講師,
廣播重要事項等等,因此有機會全程聽講。
有幾位醫師分享了一些實例,讓人感觸很多。
一位醫師,帶新手醫師,發現他放著氣切病人因為痰多,
很不舒服的樣子也不處理,大老遠跑到護理站找護士來處理,
因為他認為抽痰是護士的事情,他不需要會也不需要做。
也有年輕醫師,因訓練需要排到一般的養護機構,
收容身心障礙者,或是高齡行動不便者的地方學習。
事後竟然向醫院排課程的老師嫌病人髒。
也有資深的主治醫師,中風病人限於醫療技術無法挽回,
要完全無法自理生活起居的病人出院時,完全不聞不問,
也沒有提供相關的照護建議,更不清楚居家照護的流程。
也有醫師,連搬動病人、為病人翻身的方法都不知道。
缺乏全面的一般醫學概念,使得有些醫師只熟悉自己專科的事。
一碰到合併其他症狀的病患就忙著將病人轉介。
也無法提供出現廣範圍症狀的病人全面性的照顧。
曾有位科主任開會時問他科裡的醫師們,如果像電影一樣,
在國際長程飛行的飛機上,空中小姐急沖沖的問有沒有醫師?
有乘客昏倒了,心臟病發、中風,有孕婦不舒服等等狀況,
你會不會舉手說我是醫師,我可以幫忙處理急救?
很多醫師猶豫了。
幾年前SARS的時候,新聞上的種種,或許是渲染過,但也很現實。
有人說,這是胸腔科、麻醉科、感染症醫師的事。
跟我骨科復健科眼科皮膚科放射線科沒關係。
於是有落跑醫師,有為了病患一起被隔離的醫事團隊,
更有為了照顧病人忘了保護好自己,而被感染的醫師。
成為獨當一面的醫師後,卻忽略了照護病人時的細節。
"這是護士的工作"、"這是看護的工作"、"把病看好就好了"
"我走XX科,OO科的東西我沒必要學。"
這種心態便扼殺了許多學習與體驗的機會。
醫療是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事情,專業需要分工,
但是不代表醫師不用知道其他團隊成員的工作。
身為一個團隊領導者的醫師,更需要全面的知識。
有位醫師秀了好多張圖片,有位媽媽抱著未滿周歲的娃娃急診。
娃娃疑似遭到家暴,胸口明顯的瘀血,顱內也有輕微的出血。
當時捕捉到的照片,媽媽的眼神異常的空洞無神灰暗。
四個月後,媽媽再度抱著孩子來,這次電腦斷層照出來的結果,
連外行人的我,一看就知道腦出血的好嚴重,都是陰影。
這孩子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已經造成永久傷害了。
那個媽媽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如果當時的團隊敏感度夠高,
能夠即時透過社工與社福單位的介入,
將孩子強制帶離傷害他的家庭,
四個月後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不會有後續的醫療及社會資源的支出。
孩子的身心傷害,使得他未來也將成為潛在的社會問題。
那些照片,看的人心都揪起來了。
醫療真的是很神聖的工作。
很多時候,第一時間碰到的人是醫師。
如果醫療團隊眼中只有傷病,而忽略了其他的sign,
類似的悲劇將會一直發生。
有醫師說,他被年輕學生當作魔鬼訓練官。
因為他要求年輕醫師要做很多一般認為是護士做的事。
還要實地考試。
他秉持的信念是,視病猶親。再普通也不過的一句話。
當自己,或自己重視的人,因為傷、病、年老,
需要醫療照顧的時候,希望什麼樣的醫師來照顧?
他以這樣的心情在要求自己,要求學生。
他們還有病人體驗營的課程。
讓天之驕子,被捧在手心上長大的年輕醫師,
感覺一下穿著涼颼颼的手術衣,躺在病床上,
插上靜脈注射管,甚至被拘束帶給綁著。
推著走過人來人往的醫院走廊,接受陌生人眼光,
在冰冷冷的手術室外等待,聽著旁人討論自己病情,
感覺那份不安與恐懼。
只有真的體驗過病人的不適不悅感,
才能將心比心,給予病人除了治療疾病外,
更需要的心理支持與關懷。
聽了好感動唷。
"醫者父母心" "視病猶親"
雖然是普通到不行的話,
但我想,這是一個好醫師必備的條件。
來參加的都是以後會帶新手醫師學習的老師們。
我分配的工作是司儀,引導議程進行,介紹講師,
廣播重要事項等等,因此有機會全程聽講。
有幾位醫師分享了一些實例,讓人感觸很多。
一位醫師,帶新手醫師,發現他放著氣切病人因為痰多,
很不舒服的樣子也不處理,大老遠跑到護理站找護士來處理,
因為他認為抽痰是護士的事情,他不需要會也不需要做。
也有年輕醫師,因訓練需要排到一般的養護機構,
收容身心障礙者,或是高齡行動不便者的地方學習。
事後竟然向醫院排課程的老師嫌病人髒。
也有資深的主治醫師,中風病人限於醫療技術無法挽回,
要完全無法自理生活起居的病人出院時,完全不聞不問,
也沒有提供相關的照護建議,更不清楚居家照護的流程。
也有醫師,連搬動病人、為病人翻身的方法都不知道。
缺乏全面的一般醫學概念,使得有些醫師只熟悉自己專科的事。
一碰到合併其他症狀的病患就忙著將病人轉介。
也無法提供出現廣範圍症狀的病人全面性的照顧。
曾有位科主任開會時問他科裡的醫師們,如果像電影一樣,
在國際長程飛行的飛機上,空中小姐急沖沖的問有沒有醫師?
有乘客昏倒了,心臟病發、中風,有孕婦不舒服等等狀況,
你會不會舉手說我是醫師,我可以幫忙處理急救?
很多醫師猶豫了。
幾年前SARS的時候,新聞上的種種,或許是渲染過,但也很現實。
有人說,這是胸腔科、麻醉科、感染症醫師的事。
跟我骨科復健科眼科皮膚科放射線科沒關係。
於是有落跑醫師,有為了病患一起被隔離的醫事團隊,
更有為了照顧病人忘了保護好自己,而被感染的醫師。
成為獨當一面的醫師後,卻忽略了照護病人時的細節。
"這是護士的工作"、"這是看護的工作"、"把病看好就好了"
"我走XX科,OO科的東西我沒必要學。"
這種心態便扼殺了許多學習與體驗的機會。
醫療是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事情,專業需要分工,
但是不代表醫師不用知道其他團隊成員的工作。
身為一個團隊領導者的醫師,更需要全面的知識。
有位醫師秀了好多張圖片,有位媽媽抱著未滿周歲的娃娃急診。
娃娃疑似遭到家暴,胸口明顯的瘀血,顱內也有輕微的出血。
當時捕捉到的照片,媽媽的眼神異常的空洞無神灰暗。
四個月後,媽媽再度抱著孩子來,這次電腦斷層照出來的結果,
連外行人的我,一看就知道腦出血的好嚴重,都是陰影。
這孩子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已經造成永久傷害了。
那個媽媽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如果當時的團隊敏感度夠高,
能夠即時透過社工與社福單位的介入,
將孩子強制帶離傷害他的家庭,
四個月後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不會有後續的醫療及社會資源的支出。
孩子的身心傷害,使得他未來也將成為潛在的社會問題。
那些照片,看的人心都揪起來了。
醫療真的是很神聖的工作。
很多時候,第一時間碰到的人是醫師。
如果醫療團隊眼中只有傷病,而忽略了其他的sign,
類似的悲劇將會一直發生。
有醫師說,他被年輕學生當作魔鬼訓練官。
因為他要求年輕醫師要做很多一般認為是護士做的事。
還要實地考試。
他秉持的信念是,視病猶親。再普通也不過的一句話。
當自己,或自己重視的人,因為傷、病、年老,
需要醫療照顧的時候,希望什麼樣的醫師來照顧?
他以這樣的心情在要求自己,要求學生。
他們還有病人體驗營的課程。
讓天之驕子,被捧在手心上長大的年輕醫師,
感覺一下穿著涼颼颼的手術衣,躺在病床上,
插上靜脈注射管,甚至被拘束帶給綁著。
推著走過人來人往的醫院走廊,接受陌生人眼光,
在冰冷冷的手術室外等待,聽著旁人討論自己病情,
感覺那份不安與恐懼。
只有真的體驗過病人的不適不悅感,
才能將心比心,給予病人除了治療疾病外,
更需要的心理支持與關懷。
聽了好感動唷。
"醫者父母心" "視病猶親"
雖然是普通到不行的話,
但我想,這是一個好醫師必備的條件。
好長的一篇
囧rz